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減肥俱樂部-減肥專家-

換時吃飯的辦法來減肥

眾所周知,肥胖症是目前的高發病症。導致肥胖的原因從現象上看是因為時食過多,營養過剩,並且二者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其實,進食量多並不意味著營養就必然會過多積聚。據營養學家研究發現,現代人多肥胖,與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改變有相當關係。在英國國立

  眾所周知,肥胖症是目前的高發病症。導致肥胖的原因從現象上看是因為時食過多,營養過剩,並且二者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其實,進食量多並不意味著營養就必然會過多積聚。據營養學家研究發現,現代人多肥胖,與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改變有相當關係。在英國國立科學研究所的神經學及熱量分配研究組中工作了17年的唐吉教授研究證實,脂肪的轉換在日夜輪替的週期中不是完全均等的,而且首先是在夜裡進行。一個人如果每天早上一次攝入2000卡熱量的食物,對體重影響不大,而晚上攝入同樣多的食物,體重就會明顯增加。因此,在不增加或減少所攝入熱量的情況下,人們只要適當調整進食時間,將每天攝入的熱量科學分配,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減肥效果。

  墉嘻在曾經於突尼斯舉行的第二屆肥胖症國際研討會中發佈的研究成果說,他在老鼠身上所作的改變其生活節奏的實驗,證明動物身體器官在白天和晚上有明顯的運作差異。這種情況在人體也有同樣的表現。他選擇160名平均體重85公斤,每日攝入熱量在2000卡,總熱量在三餐中基本按早餐10%,午餐45%,晚餐45%分配的婦女做了研究。他讓這些婦女在6個月的實驗期中按新的進食時間表進餐,並對每天的總熱量重新分配。早餐攝入30%的熱量,於上午7-9時之間進食,午餐在12-14時之間,熱量占50%,下午4時再吃一次點心,提供20%的全天熱量,在這次點心和次日的早餐之間,僅能喝不加糖的飲料如茶、咖啡等。全天總熱量仍為2000卡。

  結果顯示,在不改變所攝入熱量的情況下,70%以上的肥胖婦女獲得了將體重減輕15%的成績。其中有37名婦女中途放棄了試驗,主要是因為新的進餐節奏與她們的社會環境相衝突。唐吉指出,肥胖症在地中海國家最為普遍,大約有30%的婦女和16%的男人患有肥胖症,這與當地晝長夜短,早餐、晚餐時間相對延後有關,晚餐進食時間過遲是導致肥胖的一大原因。其機理是夜晚人體迷走神經興奮性高於白天,迷走神經興奮可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從而使人發胖。唐吉得出結論:科學調整進餐時間,要比嚴格的節食法更有助於減肥;如果一個人將所需的熱量主要放在上午進行,減肥效果將更加明顯,這種減肥方式不會帶來任何副作用。但他承認,改變正常的進食時間有某些局限性,這主要是「無法赴宴待客,與社會合群性相反。」

------分隔線----------------------------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