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減肥俱樂部-運動減肥-

初夏進行耐熱鍛煉正當時

核心提示:五一過後,天氣一天天熱了。人體的熱耐受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如果現在能每天抽出一小時進行耐熱鍛煉,就能應對隨後到來的酷暑。 夏天的氣候標準是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依據這個標準

  核心提示:五一過後,天氣一天天熱了。人體的熱耐受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如果現在能每天抽出一小時進行耐熱鍛煉,就能應對隨後到來的酷暑。

  夏天的氣候標準是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依據這個標準,我國大部分地區從五月開始就進入夏季,這當然是初夏,而最熱的七八月份才是盛夏。在盛夏酷暑的日子裡,高溫環境對人體是個嚴峻的考驗。在南亞一些國家,每年至少都有數百人死於盛夏熱浪的襲擊。但同樣是面對熱浪,為什麼有些人受到的影響較小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熱耐受能力的不同所致。所謂熱耐受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指機體對熱的忍耐能力,主要表現在生物體在接觸「亞致死高溫」後產生的耐受性。同樣是高熱條件,捱過去的人,其耐熱能力較高;而耐受能力低的人,這種高熱條件則可能是致命的。

  許多實驗證實,人體的熱耐受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經常處於高溫環境中,熱應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體的熱耐受力增強;以後再進入高溫環境中,人體細胞的受損程度就會明顯減輕。進一步的研究還揭示,獲得或提高熱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進行耐熱鍛煉,即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以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境的目的。而初夏這一時段,日平均氣溫的變化正好符合「逐漸升高」的特點,所以是進行耐熱鍛煉的最好時機。

  上述的實驗和研究結果,和我們祖先倡導的「春捂」不謀而合。陽曆之五月份,其實也在古人「陽春三月」涵蓋的範圍。「春捂」這一養生健體之道,意思是「雖然大地回春,天氣變暖,但仍要多穿些衣服,被子也要蓋厚一點」。春天多捂一捂,一方面是對剛剛過去的冬天氣候進行延續性的適應;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耐熱鍛煉,使得人體能自然適應即將到來的炎熱的夏季。

  初夏進行耐熱鍛煉還有具體的辦法:每天抽出一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可根據天氣情況,選擇氣溫在25℃左右、濕度在70%以下的環境,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等鍛煉項目。每次鍛煉都要達到發汗的目的,以提高機體的散熱功能。但也不可過分,尤其當氣溫高於28℃、濕度高於75%時,要減輕運動量,以防中暑。

  同時,在這一時段內,在室內要盡可能地不用電風扇、空調(梅雨或濕度較大時,可用空調抽濕),使得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2℃以上,濕度保持在60%左右。經過初夏一個多月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氣溫在28℃-31℃,室外氣溫在36℃-39℃以上,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

------分隔線----------------------------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