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塊莖,學名薯蕷,以產於河南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地的質量為最佳,習稱「懷山藥」,是著名的「四大懷藥」之一。山藥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中藥材。 河南省中醫院李中心副主任藥師介紹,山藥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其藥用歷史悠久,始載於《山海經》一書。漢代的第一部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補虛、除寒、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之上品。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瀉、化痰涎、潤皮毛」則始見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日華子本草》中有山藥「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洩精健忘」之說。《藥品化義》亦謂:「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咳,何其穩當。 山藥的服用方法很多,可以「拌」、「熗」、「炒」,又可以「燉」、「燜」、「烤」,是營養配餐、食療的上好原料。河南省中醫院李中心副主任藥師建議,如果喜歡長期服用山藥的話,還是煮粥為好,既簡單易做,又能充分發揮其營養價值。但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 山藥粥 生山藥150克,洗淨去皮,切成塊狀。糯米150克,淘洗乾淨。先用糯米煮粥,半熟時放入山藥塊,粥熟即可食用。適用於脾虛腹瀉、怠情嗜臥、四肢酸懶、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肺虛久咳、腎虛遺精、糖尿病、心悸盜汗以及婦女帶下等證。中老年人在春季裡食用山藥粥,尤為適用。 生山藥200克,洗淨去皮,切成塊狀。白米30克,淘洗乾淨。酸棗仁5克,洗淨,稍微搗裂並以棉布袋盛之。枸杞30克,先下山藥及酸棗仁布袋熬粥,待粥約七分熟時,加入枸杞,再燜透即成。這款藥粥有健脾胃、益肺腎精氣、鎮定心神,有助眠之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