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減肥俱樂部-運動減肥-

任何時候都能超效減肥

提起運動,大家總有無數個借口來逃避:沒時間、欠缺裝備、沒有對手、身體微恙、朋友聚會在召喚……總之,你可能會有100個放棄的借口,卻找不到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 可有一項運動,不限時間和地點,不講究裝備和技術,只需你每天抽出30分鐘,可以選擇上班前

  提起運動,大家總有無數個借口來逃避:沒時間、欠缺裝備、沒有對手、身體微恙、朋友聚會在召喚……總之,你可能會有100個放棄的借口,卻找不到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

  可有一項運動,不限時間和地點,不講究裝備和技術,只需你每天抽出30分鐘,可以選擇上班前、午飯間、下班或晚飯後,地點可以是公園、走廊、商場;而且研究證實,這項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心肺、消脂減肥,還有助增進腦部功能。

  究竟什麼運動這麼神奇?答案是急步行。

急步行能防病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學系教授王香生指出,針對日常沒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急步行--也就是快步走,是一項簡單、容易、安全的運動。「很多人低估步行的運動功效,過去10年有很多研究證實,步行能有效預防慢性病,保持身體健康和充沛的精力。」其中一項研究證實,每天步行少於0.25公里與每天步行多於2公里的老年人相比,前者患老年癡呆的幾率要比後者高1.8倍;還有研究顯示,堅持8個星期的步行鍛煉,可以令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7.7%。

  現代都市人不但運動量少,日常活動量也一直下降。英國一項調查發現,在1975年-2001年間,英國人的步行量減少26%%。沒運動習慣的辦公室一族,每天走路不超過3000步-4000步。所以,這類人體能較差,如果要開展一項運動鍛煉,急步行是首選。

運動量要逐步遞增

  步行是日常生活基本動作,雖然簡單,但也不宜操之過急。「尤其是以往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無論開展任何運動,都需要一段時間讓身體適應,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否則可能造成損傷。」王香生建議,如果你的年齡大於35歲,展開一項運動前,都應先找醫生評估身體狀況。

  開始時,每天連續不斷步行15分鐘-20分鐘,不宜過量,讓肌肉和關節適應。1周-2周的調節期過後,可把步行時間增至30分鐘。若持之以恆,每天可額外消耗熱量150千卡,累積一星期消耗1050千卡,長期堅持下去,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慢性病的發病。如果仍然覺得沒法抽出30分鐘步行時間,你可以:

  午餐時間繞單位附近街道步行。

  雨天時,到附近的商場走動。

黃昏時,可步行一段後再乘坐地鐵或公共汽車。

  提前一站下車,步行回家,或下車後選擇繞路回家。

  晚飯後不要窩在沙發裡,到附近公園或運動場走走。

時速6公里最合適

  運動跟吃藥相似,要達到一定的「劑量」--強度、長度和密度,才能對健康產生顯著影響。一個簡單的原則是,進行活動量小的運動,時間應相應增加;相反,活動量大的運動,時間應相應減少。

  急步行不是散步,也不應是購物逛商場的步速,王香生建議,急步行鍛煉應達至下列目標:每次長度不少於30分鐘,密度為每星期5次-7次,強度為最大心率的50%—70%。

  王香生指出,進行低至適中強度的運動,如:步行、慢跑,目標心率達最大心率的60%左右,身體所消耗的能量中,脂肪「貢獻」的比例最大。不但有助控制體重,還加強身體消耗脂肪的能力,促進脂肪代謝,減少脂肪過量積聚。

如果嫌計算麻煩,可根據身體情況做簡單判斷,一個理想的運動強度,應是呼吸開始加速、身體開始出汗,但一邊步行仍然可以與別人聊天或自己哼歌。對一般人來說,以這樣的速度行走,時速應該在6公里左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高潤霖也提出,30分鐘走3公里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運動方式。

  急步行簡單容易,一般不需特別熱身,但對於沒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最初可能不適應。最常見是急步行期間腰腹部出現疼痛,這表示腹部核心區肌肉力量薄弱,肌肉與內臟牽扯而產生疼痛感。王香生認為,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表示你更需要鍛煉身體。他建議,遇上腹部、膝蓋、下肢等疼痛,應該休息一兩分鐘才繼續。若疼痛沒有消退,可能是運動強度過大,就要把步行速度減慢,而步行前先以伸展運動作熱身,也有助強化肌腱。


------分隔線----------------------------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