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面對錢包的尷尬,我們應該怎麼面對這場經濟危機,還有隨著而來的身心健康危機呢?
31歲的註冊護士斯蒂芬妮去年冬天丟了工作後,至今一直沒有著落,雖然她表面上看來故作鎮定,可是心裡卻慌著很。每次她一想到她現在的狀態,她就會鬱鬱寡歡,打開冰箱,找點食物填補空虛。毫不奇怪的,她在過去幾個月里長胖了30磅啊。
她可找得到一大堆跟她同病相憐的人。最近在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接受調查的1000人中有25%的人在金融危機之後,更喜歡吃一大堆高熱量的"舒心食物"。這些食物含糖量高,可以緩解人們的鬱悶感。
金融危機來了,錢包勒緊了,可腰圍卻寬了
有很多的人在金融危機之後,開始開源節流,垃圾食品也成了焦點食物。但是直接導致的後果是腰圍寬了。
很少人能有健康的飲食觀。社會心理學家和食品監管局的專家和經濟學家說,很多地方的加工食品像糖果、餅乾、泡麵相比來說比較便宜。據統計,這些垃圾食品的在一月份的銷售額增加了5。4%。
可是像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並不見得便宜。一般來說,自己在家做飯是最經濟最省錢的方法了。
有個私人醫生說,她的病人以前都有著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堅持上健身房鍛煉,可是自從金融危機後,他們的生活方式也跟著受到了影響,健康也受到了威脅。有個21歲的職業新人說,她以前飲食很有規律也很健康,可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工資縮水了,她上超市買菜的時候只能挑那些冷凍的食品,這些比新鮮的要便宜得多。但是她也因此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她在過去四個月中,體重增加了10磅。但是她還要付房租和交通費等其他很多不小的開支,生活過得拮据了好多。
飲食方式在退化的同時,體育鍛煉也被冷落了在一旁。
幾乎所有健身中心的客流量比以前是急劇下降。跑步機、跳舞機等健身器材的銷售額也大不如從前。有另外一個更嚇人的數據是:金融危機,人們在醫療看病方面花費也大大減少了。有病而不接受治療,只會讓病情更加重。有些肥胖病人也因此不得不停止接受治療。
當然,說錢包“瘦身”了,身體增肥了,這兩者之前沒有必然的聯繫。即使囊中羞澀,也可以採取一些明智的辦法來保持健康。
去不起高級的健身中心,那麼規模小一點的也是不錯的選擇。沒有閒錢砸在健身房裡,那可以跑跑步散散步跳跳繩,這些可是不花錢的。
買不起牛排牛肉了,可以吃魚吃雞肉,這些白肉比紅肉更有益。
有時,只是一個意念,就可以抑制你想吃"舒心食物"的念頭了。"舒心食物"並不舒心。吃了那麼多的垃圾食品,填補得了胃的空虛,可真正需要填補的是心靈的空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