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祥上小學的時候,我們一家住在大院裡。他很調皮,也很胖,經常惹事生非。”張湘祥的父親張雨和回憶,湘祥的媽媽老是擔心他會和其他的孩子打架,於是,在他小學二年級暑假的時候,決定讓他去練練體育,不僅可以讓他得到管教,還可以使他減減肥。 對於兒時的肥胖,張湘祥也曾有過回憶:“大大的肚皮,走起路來晃來晃去,褲子經常因為肚子大而提不上去。所以媽媽特意給我做了背帶褲。” 張雨和介紹,湘祥最早被送到業餘體校時,他和妻子是想讓湘祥練乒乓球的,但是負責乒乓球的教練沒有看上湘祥,反而把湘祥介紹給了一個舉重教練。而這個教練就是湘祥的啟蒙教練朱日平,朱日平同時還是石智勇的啟蒙教練。 教練敲門敲出來的舉重之路 事實上,張湘祥走上舉重之路還有著一段趣聞。 “湘祥天生就是練舉重的料。”朱日平告訴記者,他身材比例合適,腰部不長,下肢有力。然而,一聽說要讓兒子去練舉重,張湘祥的母親黃玉曼立即反對。“我們主要是擔心練舉重太苦、太累,加之我們夫妻倆本來就不高,湘祥去練體重了,以後就更長不高了。”張雨和說。 但是,執著的朱日平沒有放棄,為了說服黃玉曼,他每天騎著摩托車去敲張家的門,儘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不斷地吃到閉門羹,或者只能討到一小杯茶喝。當然,結果是黃玉曼受不住朱日平的執著而“妥協了”。 張雨和說,後來,他們經常會和朱教練開玩笑,說朱教練當時每天“嬉皮笑臉”,湘祥是被朱教練給“忽悠”去練舉重的。 經常練得“血肉模糊” 蹲跳是練舉重時的一個基本動作,訓練時要到一個很高的樓梯上練習,兒時的張湘祥常常因此而把膝蓋練得“血肉模糊”。黃玉曼看了愈加心疼,數次把張湘祥從訓練館帶回家,但朱日平的執著又開始起到了作用,而黃玉曼總是拗不過朱日平。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原來學習不錯的湘祥,因為練舉重辛苦而開始落後了。而此時的湘祥已經開始在舉重道路上‘上道’了。”張雨和說,當時,他們徘徊在是讓湘祥繼續練下去,還是讓湘祥認真讀書的十字路口。是朱教練幫他們下定決心,朱教練拍著胸脯說:“再堅持一兩年,這孩子肯定有出息。” 下了決心以後,張雨和夫婦給張湘祥的鼓勵是:“既然練了,就要好好練。既然舉了就要‘舉出名堂’。”於是,“舉出名堂”就成了張湘祥常常提醒自己的座右銘,伴隨著他一路走到今天。 舉重隊裡的碩士生 張湘祥是目前國家舉重隊隊員裡學歷最高的———今年,他順利地完成了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訓練學研究生的全部課程,拿到了碩士學位。 張雨和介紹,由於當年上山下鄉,妻子上大學的夢想破滅了,所以她一直都希望湘祥能圓她的大學夢。因此,儘管湘祥走上了舉重之路,但一直都鼓勵湘祥要好好讀書。並常常告誡兒時的湘祥:“如果上不了大學,不練舉重之後,肯定連看門的工作都找不到。” 記者瞭解到,黃玉曼一直以來對張湘祥的要求都很具體:首先是文憑要有;其次是字要寫得漂亮;再次是英語要學好。張雨和這樣解釋這些具體要求:“有了文憑別人就承認你的學歷。而字如其人,字如果不好看人長得再帥都沒用。而字寫好了,英語又不錯,那就很棒了。” 張雨和說,目前,湘祥的字寫得不錯,有時候湘祥和他妹妹聊天,常常可以用上英文。 奪冠之後可能退役 昨日,張湘祥奪冠之後,面對中央電視台的採訪時說:“北京奧運會之後,將有可能退役。” 對於兒子的這番話,張雨和說,湘祥已經在舉重道路上走了18年了,湘祥曾經對他說過:“離開舉重並不是對舉重沒有感情,而是想知道自己除了舉重還能不能做得更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