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嘗試過各種減肥方法,卻總是收效甚微?你是否無數次暗下決心減肥,卻總是半途而廢?究竟什麼樣的減肥方法才是安全有效的?我們特請專家進行評說,讓您認清不當的減肥方式,不再人云亦云地跟風盲從。 肥胖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它不但影響體形美觀,還增加患冠心病、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與肥胖相關性疾病的發病率。鑒於肥胖對人體身心健康的種種危害,對於體重指數或腰圍超標的超重或肥胖者,應積極減肥。即使不超重也應該講究健康飲食和適當運動。所以,保持標準體重是大家都應關心的主題。但是有些青少年女性BMI已經<18,還要盲目節食減肥,這就不對了,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減肥首先就要從改變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入手。最重要的一條即減少飲食總熱量。一般人不會也不必去計算每餐熱量,但可掌握吃到七八分飽即可,切勿因親友勸食或怕剩菜「浪費」而一再進食。長期觀察可以以體重及腰圍是減少還是增加為標準。 《家庭醫藥》提示:肥胖患者幾乎都有不良飲食習慣。比如從來不吃早餐,中午隨便吃個水果,晚餐則很豐盛,有肉有菜,飯後有時還要吃冷飲和水果,有些人還喜歡吃零食。吃完晚飯感覺比較累,看會兒電視就睡了,一天幾乎沒有運動。像這樣胖起來的不乏其人。 1.拒絕脂肪 在很多人、特別是年輕女性的眼裡,脂肪是保持良好體形的最大敵人,還是各種疾病的隱患。拒絕攝入脂肪是否就能保持良好體形、維持健康呢? 專家點評:脂肪應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因為脂肪產熱量是碳水化物的1倍以上。但脂肪不能一概而論。不飽和脂肪不能少(當然也不能太多);但飽和脂肪(包括反式脂肪)不能多,因為它可促使動脈硬化,產生心腦血管病,應限制在總熱量的7%以下。 怎樣區分呢?飽和脂肪在常溫下呈固體,不飽和脂肪則呈液體。如豬油、牛油、奶油即屬飽和脂肪。而魚油、植物油則屬不飽和脂肪。所以,在葷菜的選擇上,可多選魚蝦,少選豬牛羊肉,即「白肉比紅肉好」。當然不是說要禁吃紅肉,瘦肉還是可以吃的。 要少吃肥肉,少吃葷油(八寶飯、豬油湯園、牛油、奶油、全脂牛奶尤其是特濃牛奶、巧克力、冰淇淋等),更要避免近年新出現的人造的反式脂肪(註:西式酥糕點、脆餅、炸雞腿、方便面、麥淇淋、人造奶油、不少洋快餐、咖啡伴侶中含有反式脂肪。食品工業將液體的不飽和脂肪如植物油部分氫化,成為固體,即人造奶油,又稱麥淇淋,將其作為起酥劑。當時以為既然是不飽和脂肪,應該無害。但後來卻發現,它也能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甚至會引起腹部肥胖及胰島素抵抗)。 2.水果減肥餐 有些人認為午餐或晚餐只吃蔬菜和水果,熱量低又有營養,是減肥期間最好的食譜。 專家點評: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纖維、維生素、果糖、果膠等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當然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但只吃蔬菜水果,肯定會造成營養缺乏。因此,水果只能作為正常膳食的補充,提倡多吃。可以一天吃5次(如早餐一杯橙汁,中、晚餐後吃一些水果或番茄、黃瓜等蔬萊,下午及晚上再各加一次水果)。 3.不吃早飯 早晨起來一般不會有強烈的食慾,有些人就此省下早飯,以為既省事又減肥。 專家點評:不吃早飯會導致膽結石、胃病、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這樣的減肥方法可謂得不償失。而且,有研究指出,不吃早飯並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因為從晚上到中午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午飯和晚飯時對熱量的攝入能力就會有所提高。不吃早飯的人往往多吃零食,所以結果反而比吃早飯的人還要胖。 4.告別「薯」類 經過高溫油炸的薯片、薯條,是導致熱量過剩、引發肥胖的不良食物,這讓一些人誤以為薯類都是減肥的大敵。 專家點評:其實主要是加工薯類的油引發肥胖,而且這些油炸薯片往往屬零食,並非正餐。而馬鈴薯、紅薯本身不僅口感好,還是能產生飽腹感的低熱量食物,且營養價值超過米和麥,熱量與米相等,鈣含量是糙米的5倍,鐵含量是白米的3倍,蛋白質、維生素C的含量也很豐富。所以,放棄容易導致肥胖的油炸加工方式,而採取煮、蒸、燉等烹調方法,薯類就是美味與營養兼得的減肥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