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多」到吃「少」過去多吃為好,以增加營養攝入。現在解決了溫飽問題,更注重健康健美,許多人習慣於每餐吃八成飽,尤其是晚餐更不能吃得太多。 從吃「紅」到吃「白」在西方,人們把豬牛羊肉稱為「紅肉」,把禽肉、海鮮稱為「白肉」。過去以紅肉為主,白肉為輔,但由於紅肉熱量高,含膽固醇多,不利於健康,所以人們逐漸減少吃紅肉轉向吃白肉。
從吃「陸」到吃「海」在現代社會,由於「富貴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的頻發,使人們從吃陸上食物轉向海產品,尤其是深海產品,如魚、蝦、貝、藻類等,認為這些食物可有效預防富貴病的發生。 從吃「精」到吃「粗」現代人類食物趨向精細化,帶來許多不良後果,所以人們日益轉為吃粗糧和粗加工品,如把更多的糙米、粗面擺上餐桌。 從吃「家」到吃「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使人們更傾向於吃天然產的野菜及瓜果。 從吃「熟」到吃「生」據認為食物生吃更營養,而且有預防治療疾病的作用。吃熟食後白細胞增多,使機體免疫系統遭破壞,而生食使白細胞處於正常狀態,會增強免疫功能。 從吃「死」到吃「活」人們認為吃活營養更豐富,味道也更鮮美,如日本人就把生魚片當成美味佳餚,尼日利亞的一些部族愛吃生牛肉,一些歐美人又興起吃活蛇、活蛙、活禽。即使烹調,也要現殺現吃。 從吃「瓤」到吃「皮」人們認為食物的皮有豐富營養,而且有特殊醫療作用。過去吃蘋果梨桃都先去皮,現在則改變了吃法,往往是洗淨後連皮吃。 從吃「肉」到吃「蟲」把昆蟲當美味早已有之,如今更流行,並把它當成健康食品。據說全球已有500多種昆蟲列入了食譜。 從吃「精」到吃「廢」過去吃食物往往只吃精華部分,而把食物的一部分當成廢料扔掉,如把米糠當作飼料,吃芹菜只吃梗不吃葉。但如今人們又認為這些廢料富有營養,不應扔掉。現在日本人興起在飲茶過後也吃剩茶葉,據說它有營養和醫療作用,有利於清潔口腔和明目,預防齲齒和便秘,促進消化和減肥。 |